「建筑裝置藝術」通過物體和空間不同的
表達形式將思維和情感傳遞給參與者
它能讓人與設計產生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
由此衍生出多樣的裝置藝術形式
消除了藝術品與人之間的距離
讓建筑裝置不是單純的物體與擺件
而是人、藝術、技術、情感的連接
Staydream
– A Surreal Reality
紐約設計周期間,Sony 和 Stellar Works (家具品牌)合作打造了《Staydream – A Surreal Reality》主題展——與自然的超現實邂逅。
七個“超現實體驗區”將 Stellar Works 工藝與 Sony 的數字獨創性相結合,通過創意融合探索設計的可能性,實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,同時通過空間、家具和技術營造氛圍,打造新形式的用戶體驗、創新傳感和互動形式,利用設計和技術將“大自然”帶入室內。
Beyond Wallpaper·身臨其境的風景
進入展區,游客們首先會進入一個休息室,休息室的背景是平靜的風景壁畫,一輪滿月漂浮在涼爽的山脈后。
投影的月亮由一個咖啡杯控制——移動咖啡杯,月亮也會隨之移動。此外,游客還可以通過翻轉沙漏,來改變風景壁畫。
?In the Mist·在霧中
水墨形式的靈感來自亞洲的茶文化傳統,當游客在這個空間內移動時,交互式屏幕會對游客動作做出反應,朦朧煙霧慢慢消散,遠處的山景逐漸顯現。
?Magic Slate·神奇的石板
當人們與空間互動時,交互式石板展示會響應人們的動作,并通過畫面表面表現出來,讓人們沉浸式感受并體驗涂鴉藝術,模糊了觀察者和藝術品之間的界限,每個人都能成為創作的參與者。
?Dreamscape·夢幻綠洲
投射在床尾的影像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,平緩的丘陵,綿延的峻嶺,以及無波的湖水……環繞式音箱播放的自然之聲,像繭一樣包裹著游客,游客能從心感受重擔從肩頭卸下的輕松感,達到身心健康的療愈。
Sonic Sphere
– 超真實感官之旅?
6月11日,《Sonic Sphere》在紐約哈德遜廣場 The Shed 藝術機構開幕,這個直徑65英尺的發光球形音樂廳,懸浮在紐約半空中,讓觀眾全方位體驗音樂的魅力。
新建筑空間以身臨其境的3D聲光探索為特色,球體內部環繞著100多個揚聲器,構成“全息”音墻,營造出超真實和深度多感官的體驗。
?復興激進的現代主義視野
項目概念最初是由 Karlheinz Stockhausen 構思的,他是一位激進的作曲家,以早期的電子音樂創新而聞名,曾在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創造了第一個3D聽覺體驗——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制作了球狀音頻系統,將揚聲器作為聲源點,分布在空間的各個位置,覆蓋全部角度,如同一個球形屏障包裹住聽眾,首次實現了聽眾所有方向都有聲源的感官體驗。
?沉浸式3D音景
《Sonic Sphere》由藝術家 Ed Cooke、Merijn Royaards 和 Nicholas Christie 以及 Sonic Sphere 團隊共同創作,每天將提供45分鐘的直播或預錄制節目。
在球體內部,250名觀眾將聚集在特別設計的聆聽平臺上,該平臺高出地面34 英尺,圍繞著中央網絡。“空間化音景”由一百多個揚聲器組成,這些揚聲器將聲音在人們的身體上方、下方穿過和移動,球體表面的動態照明讓這場超真實的多感官之旅更加動感、炫酷。
這個新空間是迄今為止第十一個也是最先進的 Sphere,經過不斷迭代復雜的規模和技術,從 Chateau du Fe? 的創意公社開始,出現在倫敦、墨西哥、黑巖城和邁阿密。
隨著《Sonic Sphere》在 The Shed 的到來,人們現在可以在紐約身臨其境地體驗聲光力量。
Sunset
– Mike Rijnierse /Ludmila Rodrigues
以荷蘭代爾夫特為背景,《Sunset》從水中漸漸浮現,空靈而明亮,詮釋了太陽沉入地平線的日常現象。
該移動裝置于2021年11月首次在小鎮代爾夫特的水域展出,17世紀,科學家 Antoni van Leeuwenhoek 和畫家 Johannes Vermeer 在開創光學實驗的同時相識于此。
?巨大充氣太陽
裝置由 Mike Rijnierse 和 Ludmila Rodrigues 設計,靈感來自電影和繪畫中對日落的描繪。一個巨大的充氣太陽,在白天和夜晚發出充滿活力的紅光。
?360°全景日落
《Sunset》創造了一個360°的全景,通過時間和視角的關系,讓大家在靜止中沉思,并被美麗的裝置所吸引。在循環時不同的區域感知裝置時,可以在不一樣的角度與時間找到與空間帶來的視覺體驗。
日落可能是世界上攝影師拍攝次數最多的場景之一。《Sunset》質疑人們通過當代設備捕捉和分享圖像,鼓勵大家沉浸在當下,用眼睛去探索世界。
文字、圖片資料來源?️:官方及網絡,版權歸作者所有